通用banner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留置针的这些风险和隐患,你注意过吗?

2022-07-05 12:00:00

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广泛,使用留置针能有效地保护血管,便于治疗和抢救,减轻护士工作量,有效减少液体外渗率,但使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,那我们在使用中怎么才能规避这些风险呢?



携带留置针的外出病人风险的防范措施:


尽可能降低外出的机会,如特殊情况需要外出,要有口头、书面的留置针注意事项的告知,并让家长套上手套、外套做好保护。


留置针的针刺伤:


现在不少医院临床静脉穿刺时使用的是安全针,有效的杜绝了针刺伤,而一些医院仍然使用的是普通留置针。


防范措施:


尽可能使用安全型留置针,如果暂时没有,必须规范操作,杜绝针刺伤,伤人或自伤事件发生。



特殊病例分享和防范措施


病例一:


患儿,8个月,偏胖,留置针穿刺在手上,第三天静脉输液中,患儿手部无肿胀,穿刺周围皮肤有小水泡,护士查看后即予停输液,拔除留置针,并加强局部皮肤护理。


留置针使用过程中,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,重视家长的代诉,不要觉得家长都是找事的,对家长的疑问不理睬。必要时掀起或松开弹力绷带、胶布,以便于观察,及早发现患儿皮肤过敏现象,避免皮肤受损现象。


病例二:


患儿,6个月,留置针拔除后发现靠近穿刺点皮肤因留置针压力伤导致皮肤破损,护士及时做好破损皮肤护理并做安抚,但家长表示不满意,并提出异议,出院后随访患儿破损处皮肤修复,未留下疤痕,家长未追究责任。


留置针穿刺成功,固定时在近穿刺点留置针针梗下方垫一个厚薄适宜的棉片(取部分小棉球,整理成片状),并用胶布固定棉片,防止脱落,弹力绷带固定时松紧适宜,能有效避免皮肤受损。


病例三:


患儿,五个月,留置针穿刺第三天,局部渗液,拔除时留置针断裂,有少许残根露出穿刺点,护士小心拔除,未发生留置针滞留血管内。


护士拔针时,注意固定穿刺针部位,顺着静脉方向轻快拔出。如发生留置针残根滞留在血管,也不要慌张,按相关流程处理、上报,并且护士长要联系留置针供货商,查明原因。


病例四:


患儿,3岁,前一天晚上输注红霉素时发生液体外渗,中午皮肤肿胀加重,肿胀处皮肤发红,这时患儿发起了高烧,家长情绪焦虑,总觉得孩子发热与皮肤局部肿胀有关。当班护士汇报医生,并一同查看肿胀部位,局部皮肤消毒后,未做特殊处理,做好解释工作,2-3小时后红肿明显消除。


使用留置针时避免液体外渗及可能感染的防范措施:


操作前注意环境、物品准备,加强手卫生,操作中按留置针技术规范进行无菌技术操作,加强患者局部皮肤消毒,操作后按垃圾分类处理医疗垃圾。在留置针使用期限内使用,经常有病人要求留置针延期使用,这时要耐心告知风险,让病人及家属理解,留置针在安全期使用。特别是输注刺激性药物,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,避免关节活动处。刺激性药物和液体输注时间较长时,更要加强观察,重视大龄患儿主诉和家长代诉。发生液体外渗,不要让家长自行搓揉肿胀部位。



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,护士要加强责任心,操作前做好检查、告知,使用过程中勤巡视,细心观察。现在病房小胖墩明显增多,增加穿刺和观察难度,年轻护士观察中有疑问,可请年资高的护士共同查看,决定是否拔除留置针。


总之,护理风险无处不在,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低限度,避免增加病人痛苦和延长住院时间,做个有较强责任心,勤于思考,善于动脑的临床护士,更好地为病人保驾护航。

近期浏览: